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在襄城區余家湖實施文物勘探時,發現了27座六朝隋唐時期的磚室墓。昨日,記者來到其中的南朝畫像磚墓的發掘現場,該墓出土了上萬塊的畫像磚。市博物館館長王先福介紹,南朝畫像磚墓是我市目前發現規模較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南朝畫像磚墓,依據墓室規格與畫像磚推測,該墓的墓主人可能與南朝梁國皇室有關。
記者來到南朝畫像磚墓的發掘現場時,考古隊員們正在清洗畫像磚。考古隊員劉江生介紹,南朝畫像磚墓磚室長7.3米、寬3米、高3米,加上墓道整座墓長17米。該墓由甬道和墓室兩部分組成,墓室北部設有棺床,出土有瓷器、銅銀器、陶器等十一件文物。
市博物館館長王先福介紹:“這些畫像磚上繪制郭巨埋兒(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內容的比較多。”除此之外,畫像磚的內容還有龍、虎、朱雀、玄武、千秋萬歲、供養人、侍女、博山爐、蓮花、瓶草、忍冬等。這些畫像磚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以儒教治國,同時道教、佛教也很流行的社會現實。“佛教從東漢時期傳入中國,東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在士大夫中流行開來。這與釋道安將佛教梵文翻譯成漢文有關。”王先福介紹,釋道安曾帶著400弟子在襄陽傳法,佛教思想也從襄陽逐步傳播到南方。
據介紹,南朝貴族墓葬主要采用模印圖案與淺浮雕制作的磚來修建墓室。南朝畫像磚主要集中在襄陽與南京兩個地區。南京的畫像磚墓葬的規模比襄陽地區的稍大。在南京地區發現的磚室規模在10米長左右,用畫像磚拼成大幅磚畫,內容多為清談玄學等,這與南京是南朝的首都有關。從墓室規格上看,我市發現的南朝畫像磚墓與在南京發掘的南朝墓葬大致相近。
我市上世紀80年代也曾發現過大型畫像磚墓,墓室規模比這次發現的大,但保存不好,畫像磚上的花紋與圖案與此次發現的相似。
王先福推測,梁武帝蕭衍等南朝4位皇帝都曾在襄陽鎮守,擔任雍州刺史,畫像磚墓這種墓葬方式或許就是從襄陽流傳過去的。“雖然此墓尚未發現墓志,墓中器物也多在歷代盜擾中遺失,但從是否使用畫像磚與畫像磚的內容就可以判斷墓主人的身份。”王先福介紹,當時的貴族墓使用磚券這種建筑方式,該墓用了9個磚券也見證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貴,“可以推測,該墓可能與南朝皇室有關”。
劉江生介紹,墓室的建筑用磚質地細膩,敲擊時有金屬聲,燒磚所用陶土是經過淘洗沉淀之后選用的,這在當時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座墓葬是目前發現規模較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南朝畫像磚墓。”王先福介紹,他們隨后將對南朝畫像磚墓磚室進行3D掃描保存、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