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總書記的話非常接地氣,對咱農牧民群眾脫貧致富、生產生活等民生方面的問題十分關心,問得特別細致、問得特別具體。”全國人大代表吳云波告訴記者。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
“我給總書記敬獻了哈達,”鄂溫克族代表梅花動情地說:“總書記對內蒙古人民的深厚情誼,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關愛,讓我們心底非常溫暖。”
“總書記對基層非常了解,講得都很實際,沒有一句套話、空話。”
吳云波代表。陳立庚 攝
吳云波是內蒙古扎魯特旗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同時也是村里“瑪拉沁艾力養牛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會上,他向總書記匯報了嘎查里“養牛合作社”的“致富經”:“成立于2013年的合作社,近年以來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從養殖到屠宰、加工實現了肉牛全產業鏈,現在全嘎查的貧困戶已經全部脫貧了。”
審議結束后,習近平總書記和代表們一一握手。吳云波抓住機會,把合作社的“胸牌”送給了總書記。
合作社的名字“瑪拉沁艾力”是蒙古語,翻譯過來就是“牧民之家”的意思;胸牌上是黃綠相間的標志,綠色代表著綠色發展,黃色的部分代表豐收,“只有綠色發展,才能夠獲得豐收,才能夠脫貧致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吳云波介紹道。
“總書記指出的綠色發展的理念,對我們內蒙古來說太重要了。回去以后,按照現在的發展模式,讓更多的牧民加入合作社,帶動更多牧民脫貧致富。”吳云波已經開始規劃下一步的發展。
張繼新代表。陳立庚 攝
“總書記對咱農村的情況非常熟悉,他問得也很具體。”全國人大代表、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中南渠村黨總支書記張繼新告訴記者,“總書記問到我們村里的水沖式廁所,是集體的下水道,還是每一家一個化糞池,我告訴總書記我們村是三五戶集中到一個化糞池。”
“總書記還問到了養牛的收益問題,牛的養殖是分戶養還是集中養,我回答說我們現在是大規模集中養殖,我們村里的龍頭企業,養了一萬多頭牛,還跟農戶簽訂了兩萬多頭的訂單養殖合同,我們的戶均收入達到了12萬元以上。”說到村里的產業脫貧項目,張繼新感覺自己“有太多喜事要向總書記匯報”。
張繼新所在的中南渠村,是巴彥淖爾市唯一的自治區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這里地處河套平原,水草豐美,農牧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
“總書記考慮得非常全面、具體,對咱老百姓的事情始終牽掛在心頭。”張繼新感覺“時不我待”,“現在就抓緊落實,一回去就帶領村民把小日子過得更紅火。”
“總書記對內蒙古人民的深厚情誼,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關愛,讓我們心底非常溫暖。”
梅花代表。陳立庚 攝
“我向習近平獻上藍色的哈達,表達內蒙古各族群眾對黨中央和總書記的敬意。”梅花告訴記者,自己用鄂溫克語“艾罕”(您好)向總書記問好、祝福。
審議過程中,梅花注意到一個細節,達斡爾族代表索曙輝發言時,總書記問到了“三少民族”另外兩個民族,鄂溫克是哪位?鄂倫春是哪位?
“總書記始終牽掛著少數民族群眾,我們心里非常感動。”梅花感慨地說。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我們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要把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帶回去,繼續帶領村民們脫貧致富奔小康。”全國人大代表、赤峰市松山區小廟子村黨支部書記趙會杰說。
去年的兩會上,趙會杰曾向總書記匯報小廟子的發展情況:“這一年以來,小廟子村又有了新變化,藥材合作社的種植面積新擴大了700多畝,還新發展了150畝的設施農業冷棚。村民們的收入達到14000元。”
“總書記讓我們學會過緊日子。”趙會杰對這句囑托感同身受,“不論到什么時候,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好傳統不能丟。”
“又一次聆聽了總書記講話,進一步提振了邊疆少數民族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我們回去以后從治理環境、發展產業等方面入手,讓老百姓獲得更多幸福感、滿意感、安全感。”趙會杰信心滿滿。
(責編:劉澤、張雪冬)